2023-11-05 09:30:17来源:魔方格
摘要:ect,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,临床运用于甲状腺癌、骨骼等部位肿瘤的检查。下面是七考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ect是什么意思,供大家参阅!ect
【资料图】
ect,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,临床运用于甲状腺癌、骨骼等部位肿瘤的检查。下面是七考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ect是什么意思,供大家参阅!
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,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。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素的检查方法。ECT成像的基本原理:放射性药物引入人体,经代谢后在脏器内ECT外或病变部位和正常组织之间形成放射性浓度差异,将探测到这些差异,通过计算机处理再成像。ECT成像是一种具有较高特异性的功能显像和分子显像,除显示结构外,着重提供脏器与端正变组织的功能信息。
ECT的显像方式十分灵活,能进行平面显像和断层显像、静态显像和动态显像、局部显像和全身显像。除此之外,它还能提供脏器的多种功能参数,如时间-放射性曲线等,为肿瘤的诊治提供多方位信息。主要用于甲状腺癌、骨骼等部位肿瘤的检查,尤其常用于骨转移性肿瘤的检测,比普通X线拍片可提前3-6个月发现病变。因此,对一些较易发生骨转移的癌症。如乳腺癌、肺癌、前列腺癌、食管癌等,即使没有骨痛,也可作术前或术后检查,以期早期发现转移灶。但必须注意骨的炎症、血流改变、骨折修复,关节退行性变、骨畸形性病变以及代谢性骨病变也可出现阳性结果,这是应该予以鉴别的。
1、脑血流断层显像: 检查前1、2天,病友尽量停服扩脑血管药,以增加检查的灵敏性。注射显像剂前30—60分钟应遵医嘱口服过氯酸钾,以封闭脉络丛及甲状腺,减少干扰。注射前后5—10分钟,病友尽量休息,减少声光刺激,卧床休息保持平静并戴上眼罩及耳塞直到注射显像剂后10分钟左右。检查过程中头部不能移动,以保证图像的真实性。
2、心肌灌注显像: 检查前一天应停用硝酸甘油、易顺脉、地奥心血康等药物。如行运动负荷试验者最好在前二天停用心得安、心律平、倍他乐克、异博定、甲氧乙心安等药物。进行心肌药物负荷试验者应于24小时前停用潘生丁、多巴酚丁胺及氨茶碱等药物。在检查的过程中应保持呼吸平稳,以减少隔肌运动对心肌显像的干扰。安装心脏起博器者应告知医生,以供影像分析参考。
3、全身骨显像: 注射显像剂后的2小时内尽量多饮水500ml以上。检查前排空小便。如有尿液汚染衣裤、皮肤,应擦洗皮肤及更换衣裤后方可检查。有植入金属假肢、假乳房的应告知医生所植入的部位。检查前二天不宜作钡餐、钡灌肠等检查。以免钡剂滞留于肠道影响影像观察。
4、肾小球滤过率测定: 尽可能前三天停用利尿药,如双氢克尿塞、速尿等。检查前30分钟饮水300ml左右,检查时排空小便。
5、食道运动功能显像及胃排空测定: 患者应于检查前禁食6—12小时并按医嘱停用阿托品、心痛定、得舒特、定痉宁、西咪替丁、法莫替丁及胃动力药,如吗丁啉、普瑞博思等。
6、甲状腺显像:按医嘱停用含碘的药物及富碘的食物,如海带、紫菜、海鱼虾等,并停用甲状腺片。使用碘造影剂者至少三周后才能作检查。
检查中如遇小儿或不能合作的患者检查前可用镇静剂。因疼痛不能配合检查的可事前使用镇痛药。检查前应除去受检部位所配戴的金属物品,如首饰、金属纽扣、皮带、钥匙、硬币等。
因用于ECT检查的大部分药物都由尿排泄出体外,所以,检查后多饮水可加速药物的排出。
检查方法与适用范围
按临床要求选择方法,有静态与动态显像;平面与断层显像;局部与全身显像;运动与静息显像。现介绍各自方法及适用范围:
静态显像
指采集某一观察面在一定时间内的总放射性分布图像。多用于小器官显像和粗略观察某器官的形态、位置、大小及放射性分布、占位性病变的分析。如:甲状腺显像、肋腺显像、脑、肺、心、肝、盆腔、脾、肾的静态平面显像、胃肠道出血定位、美克尔憩室、淋巴结、移植器官、胰腺、肾上腺、睾丸、前列腺等脏器的显像等,因为其方法简便,适用范围较广泛。
动态显像
指对某器官的某一观察面进行连续分时采集,获得不同时间的动态平面图像,这些图像可以提供不同时间的感兴趣区(ROI)信息,还可以电影显示靶器官活动情况。由于引入了“时间-放射活性曲线”的,概念非常适用于脏器功能判断。如:甲状腺、脑、心、肝、肾、胃排空、骨摄取、肝胆等的功能指标。
心血池门电路控制R波触发(简称门控)显像亦属动态显像的一种,即用R波触发采集一个心动周期内不同时期点的放射性信息,用付里叶函数拟合成心脏容积曲线。从此曲线可以分别获得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一系列指标。最近有报道将此方法用于肺显像获得呼吸运动周期肺功能图。
平面显像
即二维显像是与断层(三维)显像相对而言,只能一次观察一个面。应包括静态平面、动态平面、局部平面、运动平面和静息平面显像,因为目前尚不能进行一次性全身断层,因此全身显像就叫“全身XX”如“全身骨显像”就不要叫“全身骨平面显像”。
断层显像
是对靶器官进行360度(或180度)旋转采集多平面信息,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(重建、切层、放大、投影)得到一定厚度的不同观察面和深度的断面图像。这种图像计算机可将它们组合成一个立体图(按不同方向旋转,按不同速度旋转,以便观察)。最适用于大器官显像,如:脑、心、肺、肝等,分析占位性病变、供血情况、脏器容积测量等。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诊断脑缺血性疾病和癫痫具有独特的优越性;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诊断“冠心病”,心肌梗塞及预后判断等,是最接近于导管检查效果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。
局部显像
是与全身显像相对而言,其包括范围很广,局部平面显像、凡分别各脏器的各种检查方法均叫局部显像。
全身显像
指显像剂进入人体后,进行全身采集放射性的分布信息,获取全身性分布图像。如:全身骨显像,全身血池显像,全身淋巴显像,全身软组织显像,全身肿瘤标识物显像及动物实验中药物全身分布显像等等。进行“全身普查”,对寻找恶性肿瘤的转移灶十分有价值,全身骨显像对鼻咽癌、肺癌、乳癌、肠癌、前裂腺癌等最易骨转移的病例,能早期查出转移灶。在帮助外科治疗(如截肢术)方案决策中亦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。
运动显像
运动显像即负荷显像,就如同心电图的“运动试验”,是一种采集靶器官(主要是心脏)在负荷状态下核素显像剂的分布信息成像的方法。就心脏来说,有心血池门电路控制显像和心肌门控显像;心肌、心血池断层显像;心肌、心血池门控制层显像。后者由于信息量太大,处理烦锁,资料存贮量大,有些得不偿失,难被广泛应用。目前最常用的是“心血池门控平面显像”和“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”。这两组资料加上运动与静息对照已经够全面的了,还有的使用药物对照,更能提供一些有效参数,如心肌梗死的可恢复心肌细胞(存活心肌)的判定很有临床价值。
静息显像
即显示在病人处于休息状态下心脏对核素显像剂的摄取和分布情况。它常与运动显像匹配使用。